刚刚群里有兄弟说,打算出10W接盘小超,也许是合理的。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句玩笑。但真的指望把雅堂小超卖出26E来,我觉得那是个更加荒谬的玩笑 — 雅堂金融(资金盘) — 2018.3.9-17:41

刚刚群里有兄弟说,打算出10W接盘小超,也许是合理的。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句玩笑。但真的指望把雅堂小超卖出26E来,我觉得那是个更加荒谬的玩笑 — 雅堂金融(资金盘) — 2018.3.9-17:41

nn 2018-03-09 17:39:16
刚刚群里有兄弟说,打算出10W接盘小超,也许是合理的。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句玩笑。但真的指望把雅堂小超卖出26E来,我觉得那是个更加荒谬的玩笑。

小超是怎么组建和快速扩张起来的?靠的是加盟,而不是直营。也就是说,原有的便利店、社区店、小卖部,换个门头,就能接入。这个无门槛的接入方式,提供了迅速扩张的店铺数据,除此之外,别无所有。而且,在加盟店里,并不要求唯一支付渠道、唯一供货渠道。可以说,除了门头是统一规划的,其他和原本的运行,全无区别。

供货渠道,各省子公司分别建设,有些有仓储优势,有些没有,但大幅度的购物券补贴,赢得了一部分加盟商的兴趣,获得了一定的销量。但是这个渠道建设,一直没有做到完全覆盖各主要快销品牌,所以加盟店对雅堂的路径依赖,冰没有形成。

金融资金链断了之后,出现了供货商结算被展期、拖欠的状况。在发展到哄抢仓储中的其他品牌、渠道货品后,才开始用家具抵账。这个过程中,快销品的渠道未必掌握家具销路,所以即便以2014年价格的6折进行了抵债,仍然会对供货商造成资金压力。最终结果,是把雅堂小超的品牌价值变为负值。已经有供货商明确不提供铺货帐期,而需现款现货为雅堂供货了。

各省子公司各自为政,独立自主的建立供应商渠道,拓展小超店铺,是不依赖于本部既可独立完成的,因此本部实际上所能拿出来给接盘机构的,只是一个“社区店名录”而已。其价值,仅限于节省了落地走访的费用而已,含金量相对于26E债务,太低了。

总结以上
1、省子公司自己接触渠道,没垂直渠道。
2、加盟店无黏性、无管理权。
3、品牌价值为负,提到雅堂俩字,渠道会缩短帐期。
4、系统性不存在,各自为政,独立自主。
在这种情况下,负债26E的项目有啥收购的价值呢?
所以,要收购,必须压低资产负债率,把债务变成股份。首先把26E债务,变成26E股金,之后,股值下降,降到足够低,既可完成收购。而收购价格,是以雅堂小超的实际估值结算,与入股总值并无关联。我觉得值10W,那就开价10W,至于说这个企业花费了多少钱建起来的,只是沉没成本,而不会由接盘机构买单。
那么在这样一个债转股与收购环节完成之后,谁会获利最大?当然是原有的雅堂集团控制人。把26E债务洗白成股份,把集资、诈骗洗白成经营失利,合法解套了。
再恶意揣测一下,是否债转股后,能够以10W的价格(这个价格,只是源自楼上网友的一个玩笑,并非有实际依据的数值)卖出股份?我觉得不太可能。为什么?因为一旦出现了这种收购成功,而收购款无法覆盖债转股之前的债务,投资人变身而成的股东,会指责说高价值的资产被贱卖。所以,只要债转股永远没有完成,拖延到足够久的时间,就可以把收购的事情,拖黄。而这时候可以引导债转股的股东集火攻击那些不转股而坚持持有债务的投资人。这样,原有的公司领导,不再成为众矢之的,相反让投资人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用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方式,为老杨免责。万余投资人,不可能100%的齐心合力同意转股,即便多数同意了,也极有可能有一部分投资人账户实际为公司高层直接控制,选择不转股,进而达到破坏债转股,避免进入收购流程的目的。这时候,已经债转股的投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打水漂,而失去了从法律上弥补任何损失的权利。

【好能写呐。。】

nn 2018-03-09 17:39:41
转发个这,另外一个群里的难友发的。我觉得在理

nn 2018-03-09 17:40:53
一次又一次失信于大家,我觉得再说啥都不值得相信了,还得大家团结起来想出路,不能指望雅堂能怎样了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